close

盡頭是什麼,呼吸停止的那天,電影散場的時刻,只能轉彎的路口,
或者,是無法往前踏出任何一步的自己





1949之前,很多事情早變了,那一年之後有了死與新生。最近正啃食齊邦媛的「巨河流」,會想要閱讀是因為余秋語的「借我一生」,那是何其動盪的時代。第一次深刻感受戰爭,所謂家破人亡、流離失所,逃離了故鄉,在還沒安頓前又躲往他處,明明白白的大時代,實在是苦呀!

得從滿清說起,那徐徐煙硝的鴉片,促使民國(1912)悄悄的新生,沒幾年光景就世界爆發第一次大戰(1914),雖然戰場是歐陸,中國也沒閒著,正值風起雲湧的戰國,搞軍閥搞革命搞推翻,一直到一次世界大戰結束(1918),中國內優卻沒完沒了,日本更對中國東北有強烈的佔有慾,簽訂了「二十一條約」(1919),似乎是一切的序曲,此時的中國仍然失序著,在五四運動之後終於把東三省要回(1922),卻離第二次世界大戰不遠(1939)。

齊邦媛就出生於一九二四。

接下來要說的很苦很苦,一個孩子,理當愉快的想著糖葫蘆渡過午後,晚上在庭院歡樂的嬉戲,雖然早已慢慢的變調,卻在滿洲國(1931)的出現人間有了煉獄。戰後的世界也沒閒著,對於戰敗國太過嚴苛的條約,再加上第一次華爾街崩盤導致經濟大蕭條(1929),馬克思主義大興,二次世界大戰也就接開序幕。乘著混亂的風向,日本以東北三省的滿洲國為根據向南入侵(1937),從此齊家開始流亡,剛開始還有火車,再軍事考量下阻斷鐵路,剩下的只有雙腳和偶爾的汽車,扎扎實實的走過大江南北,那時候的她才十三歲,成長需要的只不過是環境。

哀,說不下去了。

那一年,日軍前進當時的首都南京,想到會令人發寒的大屠殺,我想歷史是用來提醒人們,不是記得恨而是教訓(珍惜),雖然那時的國民政府無力抵抗,全中國的人民卻寧死不屈,其中又有多少委屈的故事。


回頭看過去,總是悲傷,聽音樂吧!

最近認識了Celtic Woman,來自愛爾蘭的聲音,或許身為臺灣的一分子應該多了解愛爾蘭才是,因為我們的命運很相似。





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